和谐也是生产力——张发庆的“和商理念”小记

时间:2010-09-04   浏览量:

  前两天,我们陪同长兴籍应届毕业生高冬冬去当地永达集团应聘。“今年的就业形势很严峻,不过,别人裁员我招工,‘永达’是个例外。”据同行的长兴县民营企业协会秘书长冯小明介绍,“永达”今年已经吸纳了59名大学生,这是一家很讲社会责任感的企业。果不其然,经过面试,“永达”董事长张发庆“相中”了高冬冬,并当场让人力资源部办妥录用手续。张发庆透露,今年永达集团计划吸纳100名以上大学生,今后两年每年还将吸纳100名。

  “对于民营企业来说,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责无旁贷的义务,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力、竞争力。”就政府号召企业促进大学生就业,张发庆的说辞蛮特别,我们有些不大懂,“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义务,这不难理解。为什么说这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力呢?”

  “很简单,我打个比方,解决大学生就业是承担社会责任,而这同时也是企业抢抓人才储备开发的难得机遇。其实我要表达的是一种‘和商理念’,中心在于和谐,付出的同时也在得到。”张发庆可不是说说而已,一组数据成了最好的注解,今年1至6月,“永达”实现销售收入3.52亿元、上缴税收1874.16万元,同比增长28.7%和109.4%。

  今年以来,不少企业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一蹶不振,但“永达”却实现了逆势上扬,这不得不归功于大批以厂为家的干部职工,不离不弃的合作伙伴,而这一切,又要归结到张发庆的4字真经——和商理念。只有企业的员工得到合理的待遇和环境,才能以厂为家,为企业尽心尽力;只有别的企业得到了合适的利益,才能继续合作,企业才能实现共赢;只有社会得到了回报,企业才能有良好的环境和口碑,才能在更高的平台上发展。

  事实上,张发庆就是做到了与员工、合作单位、社会之间的三合,这源于1997年他对责任两个字的深切领悟。那一年,当这个集体性质的乡镇企业因经营不善而濒临倒闭时,33岁的张发庆临危受命成为一厂之长。面对着100多双期盼而信赖的双眼,他说:“请你们放心,从今天开始,我会把这个工厂当作自己的工厂来做!”2000年,当这个企业变成全省最大的电线电杆生产基地,其性质从集体企业改制成民营企业时,面对着近千双疑惑的眼神,他说:“请你们放心,从今天开始,我会把这个企业当作大家的企业来做!”

  现在,曾经亏损400万元的乡镇企业——长兴电线电杆厂已发展成年产值达8亿元的浙江永达集团,并培养出一支2000多高素质的员工队伍。一路走来的艰辛自不必说,让张发庆感悟最深的则是以人为本的重要性。当年,正是靠一班人深入考察、科学分析,才确定了新能源这个发展方向;靠有识之士采用自建、参股、控股、兼并等不同形式,企业才得以扩张;靠干部职工上下一心,努力拼搏,企业先后获得银行信用AAA级企业、纳税信用AAA级企业、重合同守信用AAA级企业和浙江省首批诚信示范企业等荣誉。

  日常工作中,张发庆把他的“和商理念”运用到了企业职工中。他十分重视职工的安全生产、卫生和劳动保护工作,特别注重员工的身心健康,每年组织两次对全体员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,仅健康检查费用,每年支出就达10多万元。在“永达”,每个职工都有一份家庭档案。在档案中,不仅记录着员工本人的年收入、月收入等基本情况,还详细记录了家庭年收入、家庭月收入、家庭帮扶情况、职工及家人身体状况等。在职工姜存海的家庭档案中,我们发现,张发庆自己出钱为姜存海的家人垫付了7000元医药费。

  张发庆还把他的“和商理念”延伸到了全社会。2001年,“永达”先后投资1300多万元在和平镇建造了长兴县第一家由企业出资兴建的自来水厂,让15万村民喝上了干净、清洁的自来水。2002年,投资300万元提升和平农贸市场,活跃了当地农副产品流通。2003年,“永达”积极参与和平地区医院改制工作,加大投入,更新专业设备,引进专业人才,努力优化和平百姓的医疗服务环境。自企业接管医院以来,企业非但没有在医院收取回报,反而每年贴补医院,用于医院技改投入和发展资金达400多万元,此外,与新港村、庄里村结成对子,已经资助200多万元用于村级经济发展和村公共事业建设。同时,公司建立了助村基金,用于修桥、铺路、农村改水、教育事业等公益事业支出累计达500多万元,至目前,已有长城、庄里、滩龙桥等9个村受益。在推行“输血式”帮扶的基础上,张发庆大力探索“造血式”帮扶形式,发挥企业优势,吸收当地1300多名村民到公司就业。


Copyright © 浙江永达电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地址:中国浙江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306省道7号桥南侧 电话:0572-6090300 邮箱:info@zjyonder.com
国家工信部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2123号-1